在新时代城乡协调发展的蓝图中,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以“红色文化”为内核,将革命精神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“软实力”。通过创新资源整合、产业联动和基层治理模式,西柏坡不仅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,更打造出可推广的城乡协同发展样本,为全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实践参考。
红色资源“活起来”,铸就乡村振兴精神内核
西柏坡依托红色历史资源,打造沉浸式教育基地,年均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。通过红色研学、主题党日等活动,将革命精神与乡村文化深度融合,激发村民文化自信。同时,红色旅游带动周边民宿、农产品销售,2023年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7%,实现“精神传承”与“经济增收”双赢。
产业链延伸“动起来”,激活乡村经济新动能
基地以“红色+生态”为核心,延伸出培训经济、文创产业和生态农业链条。例如,开发红色主题手工艺品、推出“西柏坡小米”地理标志产品,带动500余户村民就业。通过电商直播、文旅融合等模式,2023年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,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。
协同机制“建起来”,破解城乡要素流动壁垒
西柏坡建立“政府+企业+村集体”合作平台,吸引城市资本、技术下沉。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,实现旅游客流智能调度;建设乡村创客中心,孵化12家小微文旅企业。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吸引300余名青年返乡创业,形成“红色教育引流、城乡资源互通”的良性循环。
总结: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的实践表明,乡村振兴不仅需要资金与政策支持,更要挖掘文化“软实力”的价值。通过红色基因赋能产业、机制创新打破壁垒、城乡要素高效配置,西柏坡为全国提供了“以文化兴产业、以协同促共富”的鲜活经验。这一模式的可复制性,正为新时代城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